閱讀是成本最低、收獲最高的投資,也是門檻最低的高貴

如何提高記敘文閱讀水平

如何提高記敘文閱讀水平


來源:家長學院  作者:佚名

  在《別只告訴我少刷題,多閱讀,這個道理我懂,我更想知道怎么讀》一文中,我概述了閱讀一篇文章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。

  接下來,準備從文體的角度切入,通過舉例的方式,具體來談一談如何閱讀一篇文章。為了簡便起見,就借用初中階段最常用的記敘文、說明文、議論文這樣的文體分類概念分別說明。

  本篇主要談如何閱讀一篇記敘文。

  一說到閱讀或者說學習一篇記敘文,很多人頭腦中閃現的可能是諸如記敘文的六要素、記敘的人稱、記敘的線索、記敘的順序、記敘文的表達方式、正面描寫、側面描寫等一系列的概念。

  知道這些概念固然不錯,但是如果只停留在對這些概念的一般認知和記憶上則是個大問題。

  我們須知這些概念從哪里來,它們不是哪個人憑空創造出來的,而是建立在對很多具體文章內在規律的研究基礎之上的。從認知順序上來說,應該是先有文章,才有這些概念,而不是先有這些概念,然后才有這些文章。

  但我們現在對這些概念的學習則正好顛倒過來了。常常是一股腦地給學生講很多關于記敘文的各種概念,然后拿那么幾篇文章作為典型例子套上去,教學生認識并記住這些概念。

  為什么要這樣做?因為背后有考試的驅動。這樣做看似具有“短、平、快”的效果。正所謂“自古深情留不住,唯有套路得人心。”

  那掌握了這些概念或者說套路,就真的能在考試中戰不無勝,攻無不克嗎?

  答案是:能,也不能!

  如果考試偏重于考查對概念的認知和判斷,那這種套路就有用;但如果考試偏重于考查對概念的理解與運用,那這種套路就沒用。

  而我們現在的考試,正逐步走在從前者向后者發展的道路上。也就是不再偏重于考查對概念的一般認知和判斷,而偏重于考查對概念的理解與運用。

  比如,判斷一篇記敘文采用了什么樣的敘述人稱不難,無非主要有三種人稱:第一人稱、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。

  但現在的考試一般不直接問本文采用了什么樣的敘述人稱,而是會問采用這樣的敘述人稱有什么好處。

  也許有人會說,即使這樣提問,也有套路可以應對,比如,如果是采用了第二人稱的敘述,那就說增加親切感,拉近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,便于情感交流,使人感到特別親切。

  似乎這樣的套路很好用,所謂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。但如果問題進一步變化,變成下面這樣的:

  本文采用了第二人稱的敘述,增加親切感,拉近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,便于情感交流,使人感到特別親切。請你結合文章具體說一說,這一效果是如何達成的。

  這時候,還有什么套路可以應對嗎?

  顯然,只是其一,不知其二是不行的,只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也是不行的。

  要想在面對這樣一類真正考查能力的問題時游刃有余,就務必要回到閱讀的原點,回到對文章的基本理解上,也就是要回到對字、詞、句、段、篇的基本理解上。

  這種閱讀文章的基本理解的能力的提升,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,一下子提升上來,而必須要日積月累,才能達到聚沙成塔,集腋成裘的效果。

  接下來,我們不妨一起來閱讀一篇文章,然后說說在閱讀這篇文章時,可以針對不同層級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哪些問題。

郵差薛瓦勒之理想宮

  一位名叫薛瓦勒的鄉村郵差每天徒步奔走在鄉村之間。有一天,他在崎嶇的山路上被一塊石頭絆倒了。

  他起身,拍拍身上的塵土,準備再走?墒撬蝗话l現絆倒他的那塊石頭的樣子十分奇異。他拾起那塊石頭,左看右看,便有些愛不釋手了。

  于是,他把那塊石頭放在了自己的郵包里。村子里的人看到他的郵包里除了信之外,還有一塊沉重的石頭,感到很奇怪,人們好意地勸他:“把它扔了,你每天要走那么多路,這可是個不小的負擔。”

  他卻取出那塊石頭,炫耀著說:“你們誰見過這樣美麗的石頭?”

  人們都笑了,說:“這樣的石頭山上到處都是,夠你撿一輩子的。”

  他回家后疲憊地睡在床上,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,如果用這樣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那將會多么迷人。于是,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尋找石頭,每天總是帶回一塊,不久,他便收集了一大堆奇形怪狀的石頭,但建造城堡還遠遠不夠。

  于是,他開始推著獨輪車送信,只要發現他中意的石頭都會往獨輪車上裝。

  從此以后,他再也沒有過上一天安樂的日子。白天他是一個郵差和一個運送石頭的苦力,晚上他又是一個建筑師,他按照自己天馬行空的思維來壘造自己的城堡。

  對于他的行為,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,認為他的精神出了問題。

  二十多年的時間里,他不停地尋找石頭,運輸石頭,堆積石頭。在他的偏僻住處,出現了許多錯落有致的城堡,當地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性格偏執沉默不語的郵差,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子筑沙堡的游戲。

  1905年, 法國一家報紙的記者偶然發現了這群低矮的城堡,這里的風景和城堡的建筑格局令他嘆為觀止。他為此寫了一篇介紹薛瓦勒的文章,文章刊出后,薛瓦勒迅速成為新聞人物。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參觀城堡,連當時最有聲望的畢加索也專程參觀了薛瓦勒的建筑。

  這個城堡成為法國最著名的風景旅游點,它的名字就叫做“郵差薛瓦勒之理想宮”。

  在城堡的石塊上,薛瓦勒當年的許多刻痕還清晰可見,有一句就刻在入口處一塊石頭上:“我想知道一塊有了愿望的石頭能走多遠。”據說,這就是那塊當年絆倒過薛瓦勒的石頭。

  在提出具體的問題之前,需要再次重申,閱讀中的各種問題無一例外都是要針對“字、詞、句、段、篇”在具體的語境中如何理解來提問。

  如果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,我們可以問一問他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,他是什么職業,他做了一件什么事,等等。以此引導他能夠對全篇的基本事實有一個概括性的把握。實際上也就是在不知不覺中引導他學會抓住記敘文的六要素。

  當然,也可以在這個基礎上,讓他嘗試著去詳細復述這個故事。如果他能夠在復述時,把講述的重點放在薛瓦勒如何歷盡辛苦撿石頭建設城堡這個部分,則說明他已經在無意中抓住了這篇文章的重點了。

  如果是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到初中低年級的學生,則可以讓他結合文章談談薛瓦勒是一個什么樣的人,如何評價他的行為;文中除了薛瓦勒之外,還寫了其他一些人,這在文章中有怎樣的作用。在事實的基礎上,引導學生體會一下文章怎樣塑造薛瓦勒這一人物。

  當然,也可以引導他說一說他心目中的“理想宮”是什么樣的,他自己打算如何建立屬于自己的“理想宮”等等。

  如果是初中高年級直到高中的學生,這時思考的重點就不應該僅僅停留于文章本身,而要從文章本身的具體事實和寫作手法等拓展開來,比如,要思考一個人的夢想和他成長的關系,個人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和他人的關系等等。

  可以結合文章體會這樣一些名言:

  諸如世上最快樂的事,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。
          ——蘇格拉底

  走自己的路,讓別人說去吧!
          ——但丁

  如果閱讀達到更高水平,甚至可以和盧梭的《漫步遐想錄》聯系起來,更深入地思考自我與他者,自我與社會的關系等等。

  以上一些問題,相對而言更偏重于就整篇文章提出問題。其實,也可以針對字、詞、句、段提出問題。

  比如,我們可以問“愛不釋手”是什么意思,但更好的問題是結合文章說說文章哪些地方體現出“愛不釋手”來了。

  再比如,“從此以后,他再也沒有過上一天安樂的日子。”這句話是從誰的視角出發做出的判斷呢?從文中看,薛瓦勒自己是如何想,如何做的呢?

  又比如,

|<< << < 1 2 > >> >>|


·上一篇文章:如何有效進行閱讀,提高學生閱讀能力
·下一篇文章:閱讀的四種能力及其培養方法


轉載請注明轉載網址:
http://www.mybeautydigest.com/news/yuedu/18101413231ID0J37C8F83E6896K0AB.htm




迪丽热巴69videoses18_嘟嘟嘟影院韩国电影一_中文有码在线观看_忘忧草www高清资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