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父母學堂:家庭教育十大誤區及建議
來源:中國校園文化建設網 作者:佚名
一、以分數論“英雄”,重考試分數,輕學習能力 許多家教最明顯的誤區之一,是把分數當成智力發展水平的唯一尺度,也當成孩子學習能力強弱的尺度。分數與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,分數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。分數與學習能力也不是一回事!案叻值湍堋本褪侵蛔シ謹挡话l展能力所致。許多家長只要求孩子從小拿高分,卻忽視了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,猶如舍本逐末,致使學習沒有后勁。許多孩子小學成績優秀,越到高年級,成績越差,就是學習能力缺乏培養的結果。 二、家長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現在一些有知識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輔導過于包辦,當孩子的學習稍微遇到一些困難,家長就幫助解決,這無形中讓孩子在學習上依賴父母,往往不利于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,不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。家長指導孩子的學習,目的是為了最終放開手,不是為了背著孩子一輩子。(家長學院:父母成長的專業學校)孩子對家長輔導越依賴,學習到高階段就越吃力。家長應讓孩子掌握學習方法,培養孩子自學能力與獨立鉆研的精神 三、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 現在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視,對孩子身體健康卻關注過度,家長對心理知識一無所知,無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,對孩子的心理隱患也不知如何預防、消除。而許多科學調查研究顯示:我國大中小學生患心理健康問題的,占有一定比例。孩子的心理發展關鍵時期,一是兒童時期,二是青春期。在兒童期,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如何,對孩子的心理早期培養有重要意義。如果是在青春期中,父母不能幫孩子處理好一系列沖突,最容易使孩子發生各種心理障礙,這些應引起父母高度重視。 四、父母對孩子過度期望并付出極大代價 “望子成龍”是中國父母的普遍心態,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進好學校,上名牌大學,考研,讀博出國深造等等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。父母為此投入巨大物質代價和精神代價。孩子的學習狀況、考試前途是夫妻關系、家庭氛圍的晴雨表。許多夫妻間的爭執,來源于對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觀點和看法。由于家長對孩子過度投入,因此也抱有極高回報期望,一旦孩子表現不盡如人意,父母心理難以隨和,導致心理落差,情緒失衡,對心理造成不利影響。 五、不對孩子因材施教 “因材施教”是一條古老的教育原則,也是一種教育方法,應根據孩子的具體特點給予他們適當的教育。孩子的發展有各自獨特之處,存在個體間差異:有發展速度的差異,思維類型的差異,興趣愛好的差異。有的家長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點與長處,盲目地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:用孩子的弱點比別的孩子的優點,越比越亂,甚至用貶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,總是認為別的孩子強,盲目比較造成父母對孩子的長處視而不見,使孩子逐漸喪失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。
·上一篇文章:教育:父母必讀的27條育兒良言
·下一篇文章:10歲的男孩子怎么樣教育
轉載請注明轉載網址:
http://www.mybeautydigest.com/news/xdjtjiaoyu/135271332197DC1HC7H6I43IGE7GI7C.htm